A、短边中点
B、短边1/3处
C、角部
D、长边中点
A、配置吊筋
B、仅配置受扭箍筋
C、配置受扭箍筋及受扭纵筋
D、仅配置受扭纵筋
A、>
1.7
B、1.5≤ζ≤3.0
C、<
0.5
D、0.6≤ζ≤1.7
A、W=b*b*(3h-b)/6
B、W=h*h*(3h-b)/6
C、W=h*h*(3b-h)/6
D、W=b*b*(3b-h)/6
A、箍筋内边缘所围成的区域
B、箍筋中线所围成的区域
C、受剪力作用的区域
D、箍筋外边缘所围成的区域
A、纵筋和箍筋只承受拉力,分别为桁架的弦杆和腹杆;
B、忽略核心混凝土的受扭作用及钢筋的销栓作用。
C、混凝土只承受压力,具有螺旋形裂缝的混凝土外壳组成桁架的斜压杆,其倾角为α;
D、平截面假定
A、适筋破坏、超筋破坏、部分少筋破坏和少筋破坏四类
B、斜压破坏、斜拉破坏、剪压破坏四类
C、适筋破坏、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三类
D、适筋破坏、部分超筋破坏、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四类
A、纵筋与箍筋配筋强度比的影响
B、剪跨比的影响
C、钢筋抗剪部分
D、混凝土抗剪部分
A、对截面的塑性抗扭抗矩要进行修正
B、当为I形截面是要考虑翼缘的抗剪作用
C、要考虑钢筋 抗剪和抗扭作用的相关性
D、要考虑混凝土抗剪和抗扭作用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