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备急千金要方》
B、《黄帝内经》
C、《肘后备急方》
D、《伤寒杂病论》
A、小柴胡汤
B、大黄甘遂汤
C、桃核承气汤
D、十枣汤
A、《金匮要略》
B、《五十二病方》
C、《黄帝内经》
D、《伤寒论》
A、清热利湿退黄
B、清热祛湿,理气和中
C、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D、清热利水养阴
A、小半夏汤
B、五苓散
C、泽泻汤
D、小半夏加茯苓汤
A、食滞胃脘证
B、湿滞脾胃证
C、肝风上扰证
D、风痰上扰证
A、二两
B、三两
C、一两
D、四两
A、牡蛎泽泻散
B、实脾散
C、五苓散
D、真武汤
A、400ml
B、100ml
C、200ml
D、300ml
A、2升
B、1升
C、一升半
D、半升
A、平旦空腹服
B、等分为末或装入胶囊
C、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D、临卧淡盐汤服下
A、肝气奔豚
B、心阳虚衰
C、肾气奔豚
D、寒水上逆
A、寒饮厥逆
B、阳气衰微
C、血虚寒厥
D、阳郁厥逆
A、益气补血养心
B、疏肝解郁清热
C、温阳利湿退黄
D、疏肝健脾养血
A、2g
B、5g
C、4g
D、3g
A、健脾祛痰
B、补脾生津
C、攻逐水饮
D、利水渗湿
A、10~15g
B、15~30g
C、10~12g
D、3~9g
A、营血不足,血虚生风
B、痰饮内伏,肝气上逆
C、中气不足,清阳下陷
D、中焦阳虚,浊阴上逆
A、清
B、补
C、温
D、泻
A、3:3
B、3:2
C、2:3
D、5:3